發布時間:2025-04-11
新聞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陳星輝
瀏覽量:134
近日,西安地勘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地調所所長陳星輝在《陜西地質科技信息》刊物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陜西省鎮安西部鎢金銅多金屬找礦會戰區勘查成果及找礦新進展》的專業性文章。該文深入探討了鎢礦成礦機理及找礦靶區的核心問題,緊密結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實地勘探經驗,提出了個人觀點和見解。希望此篇文章能為業界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啟發,共謀地質找礦事業的新發展。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近年來,西安地勘院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新一輪找礦戰略行動,在陜西省鎮安西部鎢金銅多金屬找礦會戰區收獲了顯著成果,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提供助力。
會戰區地處南秦嶺造山帶關鍵構造部位,復雜的地質演化孕育了豐富的礦產資源。公司在“十四五”期間,秉持“地物化(重砂)異常選區、地質測量跟進、科研理論突破、工程實踐求證”四步走的原則,開展了近十個勘查項目與科研課題。
聚焦重點區域探明資源潛力。公司承擔的向坪-巖灣一帶鎢鉬多金屬礦項目歷經4個勘查階段,圈定了16條鎢礦(化)體,初步估算WO3推斷資源量達1.94萬噸,達到中型礦床規模,該礦床屬構造蝕變巖型鎢礦,目前正在實施第5個勘查階段。黃金鄉金鎢礦項目已圈定15條鎢礦(化)體和2條隱伏鉬礦體,初步估算鎢推斷資源量0.77萬噸,遠景可達中型礦床規模。梅子溝鎢多金屬礦項目新立后,控制了數條鎢多金屬礦化蝕變帶,發現十余個以鎢為主的多金屬礦(化)體,圈定多條白鎢礦體,其遠景也可達中型礦床規模,礦化類型與黃金鄉項目礦體一致,確定為與巖漿巖有關的熱液蝕變型鎢礦床,工業類型以蝕變巖(矽卡巖)型鎢礦為主。
主要鎢礦體平面分布關系示意圖
深化綜合研究助力破解成礦密碼。通過對鎮安西部鎢礦勘查與綜合研究,發現區內斷裂構造,特別是北西向斷裂及層間滑動控制著礦帶展布,北東向張剪性斷裂及其組成的密集帶則是含礦熱液運移的通道及充填就位成礦地段,其形成時代與北西向斷裂一致,且沿此斷裂充填的鎢、鉬礦體成礦年代集中于1.95-2.13億年前。通過對南帶巖漿作用研究認為,南部巖漿巖帶的巖體具有高分異特征,為成礦巖體,巖漿遷移演化方向為自西向東轉向北北東,預測區內多個隱伏巖體為高分異成礦花崗巖體。
巖芯鎢礦化特征
隱伏巖體勘查與化探推廣夯實找礦基礎。勘查過程中發現,會戰區分布著沙坪街、黃金溝等5處隱伏巖體,可能為高分異成礦花崗巖體,目前與之相關的向坪項目、黃金鄉項目、梅子溝項目鎢礦普查找礦已取得顯著進展。由此表明,應加強這些隱伏巖體相關區域勘查,擴大礦床規模,結合華南鎢礦成礦模式,這三個勘查區的勘查程度僅處于“五層樓+地下室”模式的中上部,顯示深部有更好的找礦條件。此外,通過長期的實踐,在秦嶺地區采用1:2.5萬土壤測量(溝系法、不規則網)化探手段經濟合理,成果可靠,在秦嶺地區可推廣。
未來,公司將以服務國家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為引領,通過深化產學研協同創新,持續提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能力,全力為打造鎮安西部戰略性礦產基地貢獻西勘力量。